姜總:對于這些大城市,比如說一線城市,未來20年、30年,這些房地產(chǎn),王總你是怎么看待的?我啥意思啊,比如說現(xiàn)在看似蓋了一些高樓,看著很繁華,20年以后呢,這些高樓怎么辦?破了,敗了。
王總:拆唄。
姜總:拆得起嗎!現(xiàn)在鄭州為啥好多地方像金水區(qū)的好多老破小,為啥價格不高,一萬多,那么好位置,為啥不拆它?是因為這個拆遷成本太高了,地塊兒又小。
王總:這里面有個邏輯,美國,美國對老房子達到一定年限之后,他會有一個翻新的邏輯。他這個翻新邏輯在哪兒?比如說,室外的外墻要重新處理,內(nèi)裝修要重新處理,設施啊、電線什么的重新弄好,處理完之后,這個樓要重新評估。比方說他現(xiàn)在整個修繕完,他的整個這個使用年齡可能就是跟現(xiàn)在的20年的房子差不多,那他的房齡就是20年,但他可能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,這是一個需求問題。
姜總:你的意思是房子翻新以后,這次翻新可能保證20年,那他的壽命就是20年評估。
王總:對,他有他的這個重新的再評估體系。那如果說這個房子已經(jīng)是危房了,沒人住了,他已經(jīng)不再具備價值了,不再具有價值了,我要是拆這個地方,我給你的拆遷補償費是多少錢?
姜總:那可能會很少了,如果很多的話拆不起,像鄭州,為啥金水區(qū)好多這個老破小也不拆,因為成本太高了。
王總:還具備使用功能,如果他不再具備使用功能呢對吧。我感覺啥呢,就是人類對一些事情的處理他有好多種維度。我們就說啊隨著這個年齡的增長應該更多的去迭代我們的知識體系。就再舉這么個例子: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中國未來會是很好的發(fā)展,中國人不相信,就只有中國人不信。那為啥中國人不信,因為你沒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,是吧?別人為什么相信呢,因為他經(jīng)歷過。
姜總:我不知道美國的國情或者是美國人的思維是咋想的,但是我覺得中國人如果說,比如說這一棟樓有十層,如果說你想翻新免費可以,如果說你想大家平攤錢,一定會很困難的。
王總:你該這樣想啊,日本,日本也好,西方國家也好,但凡有遺產(chǎn)稅的國家有多少人會放棄繼承權?很多人放棄,你知道嗎?
姜總:我知道,因為他遺產(chǎn)稅成本太高了。
王總:好比說這個房子,咱們也有遺產(chǎn)稅了,咱們馬上要出房產(chǎn)稅了,房產(chǎn)稅完了就是遺產(chǎn)稅,最終,好,你的先組給你了,你也不會要,他就沒價值,他最終會歸于消亡。你現(xiàn)在可能在想,他還具備使用價值的時候,能不能讓他的價值再增加,或者利益最大化。那這個時候就是算法問題,我為什么拆你,對吧?而且現(xiàn)在其實像美國也是,特朗普,特朗普干啥,做開發(fā),他是做開發(fā)還是做是整改的?
姜總:整改吧。
王總:他更多算整改,整改之后,他把這些公寓都收過來,他整改好了,再出租,然后他再把這個抵押給銀行,再拿錢出來再去整改。那中國為什么現(xiàn)在沒有,沒到這個時候呀,是吧,他的這種基本的使用功能還沒有喪失。
姜總:現(xiàn)在看好多老破小要整改,其實現(xiàn)在中國也出了好多問題。你比如說這個原來五層的房沒電梯的,好多二、三、四五六層要加電梯,一樓不愿意。最終呢打官司也愿意了,其實最終的后果二層以上也沒享受到好處,因為最終電梯裝完以后看似很好,過一兩年以后,他的成本其實也是他們幾個平攤不了的,太高的成本,維修啦維護啦,最終大家也是不歡而散,也是一堆抱怨。
王總:還沒到那個時候,那現(xiàn)在隨著這個,就相當于這個不能叫老破小了,就這種改造吧,原來沒裝電梯的加裝電梯了,那很多高層的也收益了呀!也變現(xiàn)了呀!因為有電梯了,他房價確實也漲。我覺得還是一個時期說一個時期的事兒。
姜總:是變現(xiàn)了,但是這個帶來的問題就是剛開始挺好,因為這個有電梯,頂樓上面增值了,但是過段之后還有新的問題,因為電梯的維護了,維修了,反而讓大家這個產(chǎn)生的不滿。
王總:那你現(xiàn)在咱這樣想,你不滿了,你是不是搬走,你搬走了之后你房子干嘛用?
姜總:賣了,租了!
王總:對。那為什么能賣掉,租掉。
姜總:因為比別人方便點吧。
王總:對,需求還在,最終的幻滅是需求都沒有了。就他一定有他的價值,這種價值在于它的需求本身。我記得應該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,或者是在2002年,那個時期我去了那個上街、滎陽,他的頂樓,你知道多少錢?兩萬五一套。那時候鄭州多少錢?兩三千,他兩萬五一套。我想成本也不夠啊,人家開發(fā)商怎么想的,沒有人要頂樓,那我賣了就行了,管啥價錢,賣的剩下的錢成本我肯定攤到其他樓層。兩萬五一套,你倒退20年,如果今天你穿越回20年,上街兩萬五你要不要?你可能整棟樓都要,現(xiàn)在可能能賣個30萬。那你想這個東西啥呢?就是很多東西它不是非此即彼的,最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說你的思考維度變了,他的答案就完全不一樣。所以我們只能說走到哪兒說哪兒。現(xiàn)在我們說一個時代結束,那這種地產(chǎn)開發(fā)的時代是什么時代?高杠桿,高周轉,空手套這個時代結束,那么這個時代結束了,需求沒有了?有是吧,那我們那換個玩法。那換個玩法,那就有一個新的玩法,那你說你要秉承著原來的這個玩法干,那你不死誰死。換邏輯那就是從底層邏輯都換掉,你的整個這個思想意識是吧,原來積累那些知識結構全都要換。換完了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哦,還是很好的嘛。哪天咱們新房玩不動了,玩二手房唄,對不對,邏輯會不一樣。那你看誰毛坯玩不動了,玩精裝吧。誰先做精裝,誰先對精裝有更好的理解,誰就搶跑。好比說再過個十年二十年的這些房子都很老了,那是不是有其他的玩法出來?需求出來?比如說我的老房改造,誰承接這活兒,現(xiàn)在沒有人干這活兒吧。那回頭可能會派生出來很多這樣的可能、機會。
姜總:這個前幾天我和鞠總聊過這事兒,我說這個后續(xù)的老房改造是不是個機會。
王總:嗯都會有,走一步看一步,只要你滿足了這個先知的這種認知,你這種思想意識能比別人早一點形成邏輯,我們就能搶跑。不必太悲觀,現(xiàn)在有點像啥呢,就是在股市里面有個叫三殺的邏輯。他不是戴維斯雙殺,三殺!先殺業(yè)績,就是覺得你已經(jīng)不是高成長,然后給你的估值就變了;所以第二個就殺估值,殺估值就是你的整個這個評估體系,從高成長體系到價值體系,或者是到垃圾體系;第三個殺邏輯。什么叫殺邏輯?你連存在的必要都沒有是吧,最終從殺業(yè)績殺估值到殺邏輯要形成一個極其悲觀的市場環(huán)境。往往到這個市場環(huán)境就開始了,那開始之后,然后就會有各種溢美之詞。啊這個東西真好啊!茅臺不就經(jīng)歷這個過程嗎?限制三公消費、速化劑,然后股價打到百十塊以內(nèi),然后那么多人都在罵,不行了,腐敗了,什么這了那了的,好了,開始復蘇了,從漲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,最終到2600。是吧,茅臺多好啊,怎么怎么樣了。。。不能只看到他的衰退,你得看到他的機會。早上跟劉總說這個問題,劉總說什么匯率了,美國人加息了,那有意義嗎?有,但他的意義并不在于談論本身,而是在于你要去分析,通過你的分析之后,你的應對是啥?空倉也是應對,對吧?這段時間環(huán)境不好,我不做唄。在這種好與不好之間,你的應對策略是啥,你能不能找到機會,這個是我們應該做的。而不是說就像今天我們看到了那么多咨詢師,有多少咨詢師是忽悠我們的,都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。多一些維度、思考,別光想著別人說的好有道理,我們應該理解這樣,他每個人的所謂的道理,他都有自圓其說的邏輯,他在他的闡述的邏輯當中,他是閉環(huán)的,但他只是邏輯之一,那有沒有別的東西?當然有,所以我們需要交叉驗證,在這個交叉驗證的過程當中最終得出我們的結論。通過我們得出來的結論,找到機會,做出相應的應對,這是我們該干的活兒。
我們是專業(yè)的鄭州房地產(chǎn)代理公司